官方微信

聚焦“数字化转型”探索数字技术赋能 名师成长新路径

【浏览字体: 】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3-11-06      来源:

  

  为深入推进中国教科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联动发展,促进项目区域和项目学校深度研究与交流,20231017日,中国教科院名师成长项目组组长卿素兰研究员、刘妍助理研究员赴深圳市南山区组织召开“数字技术背景下的教学实践与名师成长”沙龙,旨在共同研究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路径,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教育智慧,助力实验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。

  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、二级调研员陈登福代表南山区教育系统致欢迎词。他表示,南山区教育要加快建设教育数据治理“一张图”系统,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管理、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,提升科学决策与精准治理能力,推动学校利用多元数据融合分析,提升教育治理能力,实现师生自治、家校共治、社会共育。

   

  指导活动分别在南山区松坪学校、蛇口学校、华侨城高级中学举行。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中国教科院淮安市淮阴实验区、成都市青羊实验区以及其他区域的校长和教师50余人,南山区近30所学校、106名教师参与,涉及幼小初高全学段共24个学科,聚焦数字化转型下名师成长,开启了把脉引航、交流分享活动。南山实验区、淮阴实验区和青羊实验区的校长和教师代表共21人参与了汇报交流和沙龙对话。北京市第57中刘晓昶校长、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陈德收校长做了学校实践的报告。

  卿素兰研究员作专题报告。她指出,教育数字化转型,要发挥教师在教育变革中的主体作用,以技术为支撑,促进教师的减负增效。区域教育管理者要提高决策认识、思维水平,聚焦“数字化转型”开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赛道,提升教育治理能力;学校层面,要校长提高认知力,鼓励各学科教师借助技术手段变革教学方式,培养教师和学生数字素养,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;教师层面,要努力提升自身的“数字素养”,让技术赋能成为教师教育教学新常态,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,以适应未来教育发展需要,成为新时代的研究型名师。

   

  南山区教科院教师研训部部长陈松俭作总结发言。他表示,此次沙龙激发了大家的思考,凝聚了一系列数字技术赋能教师成长的理念、技术、方法和路径。为年轻教师基于数字技术赋能快速成长,暂露头角,更好地拥抱技术、运用技术、享用技术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。